湖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北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62所。在本省,有6所高校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科技大学;而在省外,有57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湖北本省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科技大学(594分)、湖北工业大学(第06组)(566分)、武汉工程大学(第04组)(564分)、武汉轻工大学(548分)、黄冈师范学院(50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武汉科技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94 |
2 | 湖北工业大学(第06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66 |
3 | 武汉工程大学(第04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64 |
4 | 武汉轻工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48 |
5 | 黄冈师范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05 |
6 | 湖北理工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97 |
在湖北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05组)(634分)、苏州大学(628分)、深圳大学(626分)、中央民族大学(第05组)(621分)、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620分)、合肥工业大学(618分)、江南大学(615分)、暨南大学(第07组)(609分)、上海电力大学(第02组)(605分)、太原理工大学(60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05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34 |
2 | 苏州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28 |
3 | 深圳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26 |
4 | 中央民族大学(第05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21 |
5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20 |
6 | 合肥工业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18 |
7 | 江南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15 |
8 | 暨南大学(第07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09 |
9 | 上海电力大学(第02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05 |
10 | 太原理工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603 | ... |
48 | 湖南工程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18 |
49 | 云南财经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14 |
50 | 湖南工学院(第01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12 |
51 | 宁波工程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503 |
52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99 |
53 | 太原师范学院(第02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97 |
54 | 怀化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91 |
55 | 新余学院(第03组)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82 |
56 | 唐山师范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80 |
57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批 | 450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湖北省“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4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2、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位于成渝地区发展腹地遂宁市的遂宁校区。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普格县、理塘县、恩阳区、巴中市、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江油市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
3、浙江科技大学
学校前身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于1980年创办。2022年成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办学和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始终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国际化总体水平居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第3位,位列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前50强。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是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院校。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境)外的150所高校(机构)签订各类合作交流项目近200项,建有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海外孔子学院2所。学校中德合作办学具有厚重历史和独特优势,先后执行中德省州、两国政府级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德国总理默克尔在G20杭州峰会期间对学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伍尔夫曾亲访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