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211所学校上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第二档(A级):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三档(B+级):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第四档(B级):安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上海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5 | 南京大学 | 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6 | 清华大学 | 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7 | 浙江大学 | 杭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9 | 南开大学 | 天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0 | 中山大学 | 广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1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2 | 东南大学 | 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4 | 厦门大学 | 厦门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15 | 四川大学 | 成都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A | ... |
197 | 长春师范大学 | 长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198 | 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199 | 河南农业大学 | 郑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0 | 遵义医科大学 | 遵义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1 | 重庆三峡学院 | 重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2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德阳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3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4 | 山东建筑大学 | 济南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5 | 太原师范学院 | 太原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6 | 安徽建筑大学 | 合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7 | 云南财经大学 | 昆明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8 | 南京晓庄学院 | 南京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09 | 辽宁师范大学 | 大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10 | 福建理工大学 | 福州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211 | 山西师范大学 | 临汾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共211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北京大学(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NO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NO3、复旦大学(排名第三)
复旦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
2024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