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07所。在本省,有18所高校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而在省外,有194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软件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软件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本省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49分)、广西师范大学(507分)、广西民族大学(493分)、南宁师范大学(480分)、广西科技大学(中外合作)(449分)、玉林师范学院(450分)、贺州学院(432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431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427分)、梧州学院(41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549 |
2 | 广西师范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507 |
3 | 广西民族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493 |
4 | 南宁师范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80 |
5 | 广西科技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73 |
6 | 玉林师范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50 |
7 | 广西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49 |
8 | 贺州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32 |
9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31 |
10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27 |
11 | 梧州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19 |
12 | 河池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413 |
13 |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97 |
14 | 桂林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86 |
15 | 柳州工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79 |
16 | 南宁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78 |
17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5 |
18 | 广西外国语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48 |
在广西招生软件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4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大学(669分)、华中科技大学(659分)、中山大学(643分)、华南理工大学(641分)、西北工业大学(637分)、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631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630分)、四川大学(626分)、中南大学(626分)、湖南大学(61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69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59 |
3 | 中山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43 |
4 | 华南理工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41 |
5 | 西北工业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37 |
6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33 |
7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32 |
8 |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31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30 |
10 | 四川大学 | 软件工程 | 本一批 | 626 | ... |
185 | 天津仁爱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2 |
186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软件工程技术 | 本二批 | 351 |
187 | 三亚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1 |
188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0 |
189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0 |
190 | 江西科技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50 |
191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48 |
192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47 |
193 | 上海建桥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47 |
194 | 宁波财经学院 | 软件工程 | 本二批 | 34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软件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南宁学院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于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2009年,南宁市政府委托南宁威宁集团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办学,成为共同举办者,双方在章程中明确不从办学中获取经济回报;2011年,合作共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学校设有专业二级学院10个,开办本科专业38个,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等5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1862人,其中本科生21474人。
(数据更新至2024年6月6日, 学校网址 https://www.nnxy.edu.cn)
2、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师资力量雄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实施“翱翔团队计划”,通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精准支持,促进团队“培育大人才、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设立人才特区,聘请全球优秀学者,开展前沿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千方百计帮助教师成功,打造优质基础教育,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36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全时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6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85人,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33个。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人次。
3、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亿元。图书馆馆舍89759㎡,全校纸本资源461.37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49.37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P3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海洋局公共服务平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有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研究平台5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8个。
相关推荐:
全国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大学排名(2025最新院校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