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4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延边大学;而在省外,有23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吉林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延边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延边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05 |
2 | 延边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423 |
在吉林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文史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3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大学(632分)、武汉大学(588分)、南开大学(581分)、山东大学(570分)、华中师范大学(550分)、陕西师范大学(547分)、中南大学(544分)、山西大学(535分)、西北大学(534分)、山东师范大学(52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632 |
2 | 武汉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88 |
3 | 南开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81 |
4 | 山东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70 |
5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50 |
6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47 |
7 | 中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44 |
8 | 山西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35 |
9 | 西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34 |
10 | 山东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24 | ... |
14 | 华侨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12 |
15 | 河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09 |
16 | 西南科技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一批A | 502 |
17 | 中南民族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96 |
18 | 齐齐哈尔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62 |
19 | 安庆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50 |
20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46 |
21 | 新乡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33 |
22 | 西安思源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401 |
23 |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二批A | 39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吉林省招生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延边大学
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和“自强、和合、日新”校风,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深入实施学校转型发展新战略新举措,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27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加强“延边大学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先后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千名。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于1994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之后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大学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3、中南大学
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今天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历史责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大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