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医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重庆招生法医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法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重庆医科大学;而在省外,有9所高校面向重庆市招生法医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四川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重庆市招生法医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重庆招生法医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重庆医科大学(地方专项)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重庆医科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565 |
2 | 重庆医科大学(地方专项) | 法医学 | 本科 | 558 |
在重庆招生法医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四川大学(616分)、中国医科大学(586分)、昆明医科大学(558分)、广东医科大学(546分)、山西医科大学(53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四川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620 |
2 | 四川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616 |
3 | 中国医科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586 |
4 | 昆明医科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558 |
5 | 广东医科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546 |
6 | 山西医科大学 | 法医学 | 本科 | 539 |
7 | 川北医学院 | 法医学 | 本科 | 530 |
8 | 济宁医学院 | 法医学 | 本科 | 528 |
9 | 赣南医学院 | 法医学 | 本科 | 525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重庆市招生法医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2015年成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86人,硕士生导师1586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外延揽高层次人才,成建制引进多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团队,加强本土人才引导与培育,逐步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61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100人次。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800余人,人才塔基和师资蓄水池作用日益明显,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2、四川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2+2”“3+1”“3+1+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川大—牛津华西消化道肿瘤中心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中俄数学中心—成都基地等近20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3、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榜单,2021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3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专任教师1411人,具有高级职称768人,占比54.43%;具有博士学位578人,占比40.96%。研究生导师共1490人(含校外基地),其中博士生导师94人,硕士生导师1396人,双聘、外聘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7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