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3-07 14:08:05 新高考网

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东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5所。在本省,有12所高校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山大学;而在省外,有48所高校面向广东省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东省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广东本省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2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山大学(649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50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459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508分)、珠海科技学院(49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中山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49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56
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50
4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36
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08
6珠海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6
7广州南方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3
8广州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74
9广州商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62
10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59
11广州商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48
12广东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48

2、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东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8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623分)、西南大学(615分)、河海大学(614分)、东华大学(614分)、中国传媒大学(592分)、南京邮电大学(608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606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5分)、安徽大学(599分)、重庆邮电大学(58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23
2西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15
3河海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14
4东华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14
5中国传媒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10
6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08
7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06
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605
9安徽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99
10中国传媒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92
...
39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7
40黑龙江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7
4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6
42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3
43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0
44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9
45南宁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7
46闽南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5
47武昌理工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2
48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77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东省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广东招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珠海科技学院

位居2024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第二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2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名本科生,自2014年以来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96名,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荣获“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获批全国首批老年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获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转设后,学校以优异成绩居于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二,连续四年名列广东省第一名,连续三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面提升文化品味学校教学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共有教学楼6栋,实验楼2栋,宿舍楼42栋,教师公寓12栋,两大食堂共8个饭厅(含教工餐厅),拥有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30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学校国学园区于2023年投入使用,项目规划用地9.6万平方米,目前已投入4.5亿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楼、国医馆、禅茶室等作为学校教学和实习实训场所,为本科教学工作服务,未来学校将把国学院打造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健康教学实习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传承基地,为老年大学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同时也将进一步满足学校教学、住宿、办公及交流接待需求,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文化品味。

2、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滁州市共建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0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10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近120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9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等5个英才班;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安徽首位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3、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坚定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对郑州市有突出贡献,在全国同类高校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服务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69人,教职工1276人,其中高级职称443人、博士139人、双师双能型22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获河南省模范教师、郑州市名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00余人次。

相关推荐: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