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3-17 10:44:28 新高考网

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7所。在本省,只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所高校开设了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而在省外,有7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河南大学。

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河北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市)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市)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77

2、河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7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河南大学(开封市)(562分)、西南大学(重庆市)(551分)、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市)(495分)、内蒙古农业大学(494分)、周口师范学院(485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河南大学(开封市)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62
2西南大学(重庆市)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551
3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市)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5
4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94
5周口师范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5
6榆林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84
7榆林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批459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北招生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滨海旅游城市——秦皇岛。学校始建于1941年,1975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科协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首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院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昌黎校区—河北省昌黎县城关镇四街河东113号;

2、周口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周口市。周口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誉,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古代思想家老子诞生于此,孔子在此问道游学,谢安、周兴嗣、程颢、袁世凯等都是周口历史文化名人。学校交通便利,郑合(郑州至合肥)高铁,大广(大庆至广州)、宁洛(南京至洛阳)等高速公路,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直达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花木交荫,景色宜人,是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校风严谨,学风优良,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深造之地。

学校设有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艺术与职业技能教研部20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5041人,开设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形成教师教育类、经济管理类、机械电子类、食品化工类、文化艺术类、信息工程类、生物工程类7大专业集群,现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2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力打造智慧教学场景,建设各类实验室13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229个。

3、榆林学院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12人,专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453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78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9人,正高职称140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305人,专任教师队伍896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特支计划人才8人,三秦人才5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定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三黄”(黄沙、黄土、黄河生态治理)“三文”(学校红色文化、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陕北革命文化),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应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相关推荐: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