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吗?
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大气科学。
附:江苏省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8所)
江苏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有18所,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等。
省内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层次 | 国内排名(校友会) |
---|---|---|---|---|
1 | 南京大学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C9,省部共建,101计划 | 6 |
2 | 东南大学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计划 | 21 |
3 | 东南大学医学院 | 南京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22 |
4 |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37 |
5 | 苏州大学 | 苏州市 | 211,双一流,省重点,省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39 |
6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44 |
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国防七子 | 49 |
8 | 江南大学 | 无锡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50 |
9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51 |
10 | 河海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61 |
11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68 |
12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72 |
13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101计划 | 104 |
14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106 |
15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22 |
1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25 |
17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128 |
18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苏州市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60年 | 博士点数量 | 7 |
硕士点数量 | 25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南京市 | 办学层次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300余人,兼职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6人、IAA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117人、省部级人才500余人。现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54个。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组织奖”(全国仅10所),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毕业班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超60%。学校位列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15位。近三年,研究生省级以上竞赛获奖1241项,其中,国家级获奖516项。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升学率(含出国)43.94%以上。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