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95名(综合排名数据)。
排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浙江工业大学(综合排名:92)、安徽大学(综合排名:93)、东北财经大学(综合排名:94),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南昌大学(综合排名:96)、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排名:97)、宁波大学(综合排名:97)。
该排名数据来自“校友会”、“软科”、“QS”、“USNews”、“快志愿”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全国大学排行榜,仅供参考!
一:历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榜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年、2023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97位和第90位,而到了2024年,其排名下降至第103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0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9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97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9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0 | 9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2024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16位和第125位,而到了2025年,其排名下降至第127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127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4 | 12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3 | 11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2 | 13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1 | 12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U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2022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41位和第43位,而到了2023年,其排名下降至第46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4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4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4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理工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全国唯一省属院校首批入选大气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计算机科学、数学江苏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有物联网智能终端省级产业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5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拥有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大气科学拔尖班、国科大联培班、社科大联培班、华为实验班、腾讯实验班、京东实验班、奇安信实验班、海康威视实验班等。31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获批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4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类)等4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和5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阅江学刊》入选全国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AMI)。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8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5万余种,电子期刊169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230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60年 | 博士点数量 | 7 |
硕士点数量 | 25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南京市 | 办学层次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