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5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那么广西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新闻学、矿物资源工程、农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
2、广西省级特色专业1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英语、日语、泰语、公共事业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林学、生态学、土木工程、包装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汉语国际教育。
3、学科评估(第四轮):B(应用经济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公共管理)、C+(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电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兽医学、畜牧学、工商管理)、C(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C-(哲学、法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4、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
这些都是广西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广西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广西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矿物资源工程(全国第2名)、农业资源与环境(全国第9名)、动物医学(全国第10名)、动物科学(全国第11名)、轻化工程(全国第13名)、农学(全国第17名)、生物技术(全国第19名)、新闻学(全国第23名)、土木工程(全国第35名)、英语(全国第42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2 | 矿物资源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9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0 | 动物医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1 | 动物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3 | 轻化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7 | 农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9 | 生物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3 | 新闻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5 | 土木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2 | 英语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5 | 泰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翻译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4 | 植物保护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水利水电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8 | 园艺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公共事业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5 | 美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音乐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7 | 旅游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9 | 应用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9 | 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2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7 | 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9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3 | 金融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00 | 工商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1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2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2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4 | 汉语言文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3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0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 | 农艺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1 |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5 | 蚕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 | 应用气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 | 林产化工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 | 越南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2 | 农业电气化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9 | 包装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9 | 管理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冶金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6 | 林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7 | 水产养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3 | 土地资源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4 | 园林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5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广播电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生态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7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8 | 农林经济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2 | 戏剧影视文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8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8 | 财政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0 | 广告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2 | 哲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3 | 安全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6 | 信息安全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8 | 汉语国际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8 | 城乡规划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9 | 机械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3 | 生物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5 | 建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6 | 日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3 | 制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2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0 | 市场营销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68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2.矿物资源工程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是1999年在原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本科专业,不同的院校开设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主要来说有以下几种:矿物资源开发工程(有些也称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矿物资源开发工程(采矿工程)方向培养从事矿物资源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在矿物资源开发、现代矿山开采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安全技术及监督、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矿山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
3.农学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4.英语
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大力实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打造领军团队及创新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等九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近年来,王双飞院士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获2020年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2021年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青年教师谢斐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以“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以广西本地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发文的历史性突破;韩林海教授获2023年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6年以来,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6项,获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广西创新争先奖4项,广西卓越工程师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