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国家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那么河海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
2、江苏省级特色专业7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3、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6个:农业水利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海洋科学。
4、学科评估(第四轮):A+(水利工程)、A-(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B+(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B(社会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软件工程)、B-(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公共管理)、C+(海洋科学)、C(法学、地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C-(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
5、双一流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这些都是河海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河海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河海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水利水电工程(全国第1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全国第1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全国第3名)、环境工程(全国第6名)、农业水利工程(全国第2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全国第4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全国第15名)、土木工程(全国第19名)、水务工程(全国第1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全国第3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1 | 水利水电工程 | 8★ | 世界一流专业 |
A++ | 1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3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6 | 环境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2 | 农业水利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9 | 土木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水务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7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 | 海洋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8 | 地理信息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0 | 物联网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3 | 交通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地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6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6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7 | 测绘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7 | 环境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8 | 土地资源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0 | 工程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工程力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6 | 金属材料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3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通信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8 | 机械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7 | 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9 | 市场营销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3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1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 | 应急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5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 | 环境生态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 | 海洋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6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5 | 法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广播电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9 | 数字媒体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0 | 社会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8 | 应用物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8 | 工业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2 | 电子商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4 | 财务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1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2 | 经济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80 | 工商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自然学科。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所谓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3.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
4.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其最基础的部分包括“静力学” 和“材料力学” 。研究领域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结构试验分析。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整体模型试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
5.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南水电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900余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