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540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更新:2023-12-28 15:24:21 新高考网

辽宁高考540分难吗?在辽宁高考540分什么概念?540分在辽宁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辽宁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54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辽宁高考54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辽宁高考540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一:在辽宁高考54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40分在辽宁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辽宁高考54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984-6097名,同分人数11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36分(本科批404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8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8183-28548名,同分人数366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80分(本科批360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7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2023年辽宁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04分、物理类360分。若是历史类考生,辽宁省54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物理类考生,辽宁省540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辽宁高考54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6757-6891名,同分人数135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36分(本科批404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76%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8514-28908名,同分人数395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78分(本科批362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82%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辽宁高考54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652-11843名,同分人数192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84分(本科批456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81%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8236-28592名,同分人数357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204分(本科批336分),已经超出了辽宁省77%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二:辽宁高考540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辽宁历史类54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省内:辽宁大学(最低540分),东北财经大学(最低530分)。

省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最低539分),广西大学(最低537分),山东政法学院(最低530分),河南大学(最低531分),温州大学(最低536分)。

2、物理类

2024年辽宁物理类54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省内:辽宁大学(最低540分),东北财经大学(最低530分)。

省外:河南科技大学(最低539分),重庆理工大学(最低533分),温州肯恩大学(最低533分),陕西科技大学(最低530分),广西大学(最低537分)。

附:辽宁高考540分院校推荐

广西大学

2023年广西大学在辽宁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37分(本科)。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其时人才荟萃,学科兴盛,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97年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此外,2006年以来,学校还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3项。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凸显服务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升级、服务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南海及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和团结进步的办学特色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大批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