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550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更新:2025-03-01 15:07:46 新高考网

广西高考550分难吗?在广西高考550分什么概念?550分在广西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广西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55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广西高考55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5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广西高考550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一:在广西高考55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50分在广西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广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4年广西高考550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6235-6399名,同分人数165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50分(本科批400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5426-25914名,同分人数489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79分(本科批371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8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4年广西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00分、物理类371分。若是历史类考生,广西省55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物理类考生,广西省550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3年广西高考55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7267-7445名,同分人数179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22分(本一批528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5515-15819名,同分人数305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75分(本一批475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8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2年广西高考55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6968-7148名,同分人数181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分(本一批532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4207-14487名,同分人数281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75分(本一批475分),已经超出了广西省8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广西高考550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5年广西历史类5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南宁师范大学(最低548分)。

省外:华东交通大学(最低546分),福建师范大学(最低541分),新疆大学(最低544分),中北大学(最低540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低547分)。

2、物理类

2025年广西物理类5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低547分),广西师范大学(最低543分),广西大学(最低544分)。

省外:湖南医药学院(最低547分),浙江工业大学(最低542分),上海体育大学(最低545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最低540分),中国药科大学(最低550分)。

附:广西高考550分院校推荐

中国药科大学

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在广西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85分(本科)、物理类535分(本科)。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重视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坚持“两手抓、两手硬”,2023年到账科研经费6.43亿元。建有“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与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及工程技术中心38个,实现了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大领域科研平台的全覆盖,为各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50余篇,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为全国高校之首。获批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项,其中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8项,直接立项经费达5.77亿元,重大、重点和杰出人才项目43项。南京天印山医院正式挂牌为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浦口区中医院合作共建附属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密切合作,实现医药深度融合,打破了药物早期研发和临床研究间的转化壁垒。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进驻基地,实现了“企业进高校”和“服务入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转化。新建的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重庆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原创药物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无锡创新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公共卫生与应急药学研究院等一批校地、校企创新平台正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