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60分左右(658分、659分、660分、661分、6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河南理科考生66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河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数线,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511分。河南理科66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物理类66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东南大学(最低661分)、浙江大学医学院(最低660分)、上海交通大学(农林矿)(最低663分)、中国人民大学(最低655分)、北京理工大学(单列专业)(最低654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158名到第2272名,共有115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河南物理类6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复旦大学医学院(其他单列) | 公办 | 661 | 2157 | 本一 |
2 | 东南大学 | 公办 | 661 | 2157 | 本一 |
3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60 | 2272 | 本一 |
4 | 上海交通大学(农林矿) | 公办 | 663 | 1942 | 本一 |
5 | 中国人民大学 | 公办 | 655 | 2955 | 本一 |
6 | 北京理工大学(单列专业) | 公办 | 654 | 3120 | 本一 |
7 | 同济大学 | 公办 | 653 | 3287 | 本一 |
8 | 武汉大学 | 公办 | 652 | 3441 | 本一 |
9 | 南开大学 | 公办 | 651 | 3608 | 本一 |
10 | 华中科技大学 | 公办 | 650 | 3784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河南录取线都在660分左右(共有3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直属院所平台14个: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科学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筹)、智能医学研究院(筹)。有附属医院18所(含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
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2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