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62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更新:2023-12-28 15:06:21 新高考网

江苏高考625分难吗?在江苏高考625分什么概念?625分在江苏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江苏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62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江苏高考62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江苏高考62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一:在江苏高考62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25分在江苏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江苏高考62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66-1242名,同分人数77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51分(本科批474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5652-16212名,同分人数561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77分(本科批448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0%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江苏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74分、物理类448分。若是历史类考生,江苏省62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物理类考生,江苏省625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江苏高考62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08-119名,同分人数12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54分(本科批471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041-4284名,同分人数24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96分(本科批429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江苏高考625分排名

历史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98-218名,同分人数21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149分(本科批476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070-2183名,同分人数114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208分(本科批417分),已经超出了江苏省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江苏高考62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江苏历史类62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低621分),中国药科大学(最低623分),中国药科大学(最低616分),苏州大学(最低621分),扬州大学(最低616分)。

省外:湖南大学(最低620分),中国农业大学(最低621分),山东大学(最低622分),中国海洋大学(最低622分),云南大学(最低620分)。

2、物理类

2024年江苏物理类62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河海大学(最低621分),苏州大学(最低616分),苏州大学(最低622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最低624分),苏州大学(最低621分)。

省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15分),西南财经大学(最低622分),北京外国语大学(最低622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最低623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低624分)。

附:江苏高考625分院校推荐

苏州大学

2023年苏州大学在江苏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79分(本科)、物理类592分(本科)。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校现有教职工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