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气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重庆招生大气科学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8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重庆市招生大气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重庆招生大气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大学(中外合作)(641分)、中国海洋大学(591分)、云南大学(563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551分)、内蒙古大学(53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大学(中外合作) | 大气科学 | 本科 | 641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91 |
3 | 云南大学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63 |
4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51 |
5 | 内蒙古大学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38 |
6 | 广东海洋大学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18 |
7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16 |
8 | 无锡学院 | 大气科学 | 本科 | 514 |
1、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基地1个,另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12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61个。党的十八大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8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等奖项53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27项(其中,一等奖21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3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优秀奖1项、三等奖1项,2023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1项。
2、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高校,是一所以海洋与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育人效果显著。建校88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以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育之父钟麟、中国珍珠大王谢绍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吴松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中国知名海洋专家吴壮,全国劳动模范、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湘峰,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奖获得者李周葵以及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模范”刘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英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商业组全国金奖;“珍珠产业4.0——引领世界珠宝行业进入新时代”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全国金奖。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无锡学院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立足无锡、融入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构建了无锡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0%,博士化率达65%,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相关推荐:
广东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