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南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73所。在本省,有10所高校开设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而在省外,有65所高校面向河南省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苏州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南省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河南本省开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551分)、河南工业大学(540分)、河南科技大学(537分)、郑州轻工业大学(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办)(486分)、河南理工大学(5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51 |
2 | 河南工业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40 |
3 | 河南科技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37 |
4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37 |
5 | 河南理工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36 |
6 | 中原工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20 |
7 | 河南城建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16 |
8 | 河南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98 |
9 | 郑州轻工业大学(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办)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86 |
10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70 |
在河南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苏州大学(622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18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615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2分)、东华大学(597分)、江苏大学(592分)、中国矿业大学(580分)、南京工业大学(580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78分)、扬州大学(57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苏州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622 |
2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618 |
3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615 |
4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602 |
5 | 东华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97 |
6 | 江苏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92 |
7 | 中国矿业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80 |
8 | 南京工业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80 |
9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78 |
10 | 扬州大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一批 | 578 | ... |
56 | 长春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93 |
57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85 |
58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81 |
59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独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71 |
60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独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66 |
61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独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63 |
6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独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58 |
63 | 长春建筑学院(民办)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25 |
64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民办)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24 |
65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民办)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二批 | 42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南省招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古都,牡丹花城”洛阳,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聚焦“四个面向”,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拥有“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平台、河南省新材料和智能装备“龙门实验室”等8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等19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能力和水平,主持获得国家三大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5项,主持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1项,主持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87项。
2、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2年度,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9项;其中,艺术学项目5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名;后期资助项目17项,位居全国第5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11名、全省第1名。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我校。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1项(含优青(海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3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2022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4位、全国高校第14位;26人次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2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605篇,其中SCIE收录423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授权知识产权158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994项、国际专利授权6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
3、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9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5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19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9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9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81人。
相关推荐:
四川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