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3-02 13:24:12 新高考网

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福建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6所。在本省,只有福州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而在省外,有16所高校面向福建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南理工大学。

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福建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福建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福州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9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福州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89

2、福建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福建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南理工大学(631分)、中南大学(629分)、北京交通大学(627分)、吉林大学(626分)、武汉理工大学(608分)、西南交通大学(612分)、大连海事大学(593分)、重庆交通大学(572分)、东北林业大学(570分)、长沙理工大学(56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31
2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29
3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27
4吉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26
5武汉理工大学(本硕实验班)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20
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12
7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608
8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93
9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72
10东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70
11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66
12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60
13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54
14昆明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32
15湖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批517
16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类本科批476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福建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福建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建设国际暨港澳台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233人,其中专任教师203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47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5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7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3、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居全国第28位。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5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学校设立扬华讲座教授、扬华学者、特聘研究员等特色岗位人才,大力度引育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名誉、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