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甘肃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2所。在本省,只有兰州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21所高校面向甘肃省招生地质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长安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甘肃省招生地质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甘肃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兰州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兰州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29 |
在甘肃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长安大学(533分)、河海大学(518分)、西南交通大学(514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12分)、成都理工大学(501分)、西安科技大学(498分)、重庆交通大学(490分)、南京工业大学(478分)、三峡大学(471分)、新疆大学(468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长安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33 |
2 | 河海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18 |
3 | 西南交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14 |
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12 |
5 | 成都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501 |
6 | 西安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98 |
7 | 重庆交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90 |
8 | 南京工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78 |
9 | 三峡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71 |
10 | 新疆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68 | ... |
12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62 |
13 | 江西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52 |
14 | 河南理工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46 |
15 | 山东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45 |
16 | 天津城建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17 |
17 | 防灾科技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17 |
1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07 |
19 | 长春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00 |
20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400 |
21 | 新疆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本科批 | 37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甘肃省招生地质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1个,老龄科研基地1个,中国梦研究中心1个。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学校1951年创建于北京,前身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先后搬迁至河北省岳城水库、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2009年实施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校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成员牵头高校、河南省唯一一所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社会服务“执耒安邦,融志山河”。学校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水利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校地结对帮扶兰考县、定点帮扶鹿邑县工作,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依托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河南河长学院等,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河南省“四水同治”“五水综改”等工作,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7大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发射全国首颗内陆水遥感卫星“华水一号”,为我国智慧水利建设安上“天眼”;指导完成的汶川灾后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
3、河南理工大学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3367人,其中高级职称1320人,具有博士学位1468人。两院院士7人(含双聘),国外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建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47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