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2所。在本省,只有阜阳师范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11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京工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阜阳师范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阜阳师范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486 |
在安徽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京工业大学(577分)、南昌航空大学(558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544分)、华北理工大学(537分)、中北大学(529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502分)、金陵科技学院(499分)、常州工学院(483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479分)、兰州工业学院(45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京工业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77 |
2 | 南昌航空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58 |
3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44 |
4 | 华北理工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37 |
5 | 中北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29 |
6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02 |
7 | 金陵科技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99 |
8 | 常州工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83 |
9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79 |
10 | 兰州工业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54 |
11 | 晋中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51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阜阳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6127人、研究生883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83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2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现有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复变函数、语文教学法、分析化学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生物学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材料化学等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现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校史馆被认定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河文化馆被认定为阜阳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484.07万元,纸质图书217.08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2、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7项,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肇始于1954年,现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大学,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中连续六年跻身应用技术型高校第一梯队。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谱写新篇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为使命、以开放合作和数字赋能为路径、以大学治理体系优化为保障,努力打造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优选地和特色学科专业培育地,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不断奋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1个A+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