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通信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76所。在本省,有22所高校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合肥工业大学;而在省外,有157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通信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通信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本省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合肥工业大学(620分)、安徽大学(597分)、安徽师范大学(563分)、安徽理工大学(543分)、安徽工业大学(542分)、安徽工程大学(524分)、合肥学院(518分)、安徽建筑大学(506分)、淮北师范大学(503分)、合肥师范学院(499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合肥工业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0 |
2 | 安徽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97 |
3 | 安徽师范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63 |
4 | 安徽理工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43 |
5 | 安徽工业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42 |
6 | 安徽工程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24 |
7 | 合肥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18 |
8 | 安徽建筑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06 |
9 | 淮北师范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503 |
10 | 合肥师范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499 | ... |
13 | 淮南师范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75 |
14 | 铜陵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67 |
15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50 |
16 | 合肥经济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47 |
17 | 淮北理工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7 |
18 | 安徽新华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3 |
19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2 |
20 | 皖江工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2 |
21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9 |
22 | 安徽三联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8 |
在安徽招生通信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东师范大学(644分)、北京邮电大学(642分)、湖南大学(637分)、吉林大学(630分)、北京科技大学(629分)、苏州大学(625分)、上海大学(624分)、西南交通大学(622分)、河海大学(620分)、南京邮电大学(617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东师范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46 |
2 | 华东师范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44 |
3 | 北京邮电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42 |
4 | 湖南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37 |
5 | 吉林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30 |
6 | 北京科技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9 |
7 | 苏州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5 |
8 | 上海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4 |
9 | 西南交通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2 |
10 | 河海大学 | 通信工程 | 本一批 | 620 | ... |
148 |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 现代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5 |
149 | 闽南科技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1 |
150 | 闽南理工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1 |
151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30 |
152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8 |
153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8 |
154 | 长春建筑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7 |
155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7 |
156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7 |
157 | 西安欧亚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二批 | 427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滁州市共建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0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10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近120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9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等5个英才班;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安徽首位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海南省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然屹立在祖国最南端的公办大学,是国家唯一的热带海洋大学。学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也是琼中琼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学校注重发挥科技支持、文化影响、智力服务等作用。学校创立并成功举办3届“全国水产南繁种业发展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水产种业发展交流平台;开展全国性海龟救护保育工作,近年累计救治活体海龟631只,协助将已经康复的活体海龟放生338只,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和海南省充分肯定;多次举办海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充分发挥学校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智库作用;依托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基地等举办40多个全国性培训班,为相关领域人才能力提升搭建重要平台。学校主办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期刊、全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质量进步社科期刊。
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院现有潘安湖、泉山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面积41万余平方米。主校区(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潘安湖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
学院现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其中,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23个专业共享江苏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优质资源。学院面向江苏、浙江、山东等18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500余人。现拥有3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专任教师获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5人,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出版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建有电气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61个,基础科学实验室53个,以及功能完备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中心、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关推荐:
云南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