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儿科学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贵州招生儿科学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1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儿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遵义医科大学;而在省外,有19所高校面向贵州省招生儿科学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南方医科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贵州省招生儿科学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贵州本省开设儿科学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遵义医科大学(513分)、贵州医科大学(49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遵义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13 |
2 | 贵州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494 |
在贵州招生儿科学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9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南方医科大学(586分)、山西医科大学(585分)、首都医科大学(582分)、苏州大学(580分)、兰州大学(563分)、哈尔滨医科大学(560分)、温州医科大学(558分)、南京医科大学(515分)、海南医学院(513分)、宁夏医科大学(51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南方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86 |
2 | 山西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85 |
3 | 首都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82 |
4 | 苏州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80 |
5 | 兰州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63 |
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60 |
7 | 温州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58 |
8 | 南京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15 |
9 | 海南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13 |
10 | 宁夏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13 |
11 | 重庆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一批 | 501 |
12 | 大理大学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5 |
13 | 湖北医药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4 |
14 | 甘肃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3 |
15 | 滨州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1 |
16 | 桂林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1 |
17 | 新疆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80 |
18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58 |
19 | 济宁医学院 | 儿科学 | 本二批 | 455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贵州省招生儿科学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遵义医科大学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62万余册。下设教学院系28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82所,其他类型实习教学基地70个。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共派出7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务川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选派4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各直属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人才和医疗资源优势结对帮扶大方县人民医院、三都县人民医院、关岭县人民医院等,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积极贡献遵医力量。
2、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百姓满意为宗旨,着力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优秀医学人才。学校设有30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5+3 ”本硕一体化专业,1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在校本专科生16040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8121人(含博士研究生841人),学历教育留学生648人。学校已形成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据省教育考试院最新数据,我校202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其中有24项考核指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
3、海南医科大学
海南医科大学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院校,既承担着高等教育强港的重要使命,也承载着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岛”的重要基础支撑。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建设,服务于海洋强国、南海安全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海南地缘、资源和政策优势、助力“健康海南”和“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发展热带医学、服务“一带一路”尤其是东南亚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海南医科大学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秉承“聚焦特色,服务地方”理念,坚持科技强校战略。学校建立了热带转化医学、急救与创伤研究、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近5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7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万篇,其中被SCI收录2891篇,中文核心2279篇,在《Cell》《Nature》 《Science》三大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40项,其中海南省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主办6本学术杂志,其中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亚太热带医学杂志)和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亚太热带生物医学杂志)是国内仅有两种被SCI收录的全英文国际热带医药杂志,分列全球SCI热带医学期刊第7位和第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