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3-11 08:56:20 新高考网

广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9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林业大学。

广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广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广西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9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林业大学(571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56分)、南京林业大学(523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94分)、沈阳农业大学(47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576
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571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556
4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523
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494
6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一批476
7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二批458
8山东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二批434
9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二批413

二、在广西招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在极具林草特色的国家战略科技平台体系上取得重大突破。共建林业行业仅有的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包括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木育种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2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80个校级平台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获批承建全球规模最大、储存数量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等五大系统上成为国家不可替代的战略科技力量。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8项,获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4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6项,课题121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98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11项,联合基金项目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总计35.85亿元。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554人,全日制在校生36476人。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3个学科进入前1‰,农业科学进入前0.1‰。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3、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曾先后隶属水利电力部、水利部,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学校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定向培养军士院校,是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瑶湖和彭桥两个校区,校园土地面积130.4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97万平方米,在金溪县建有科教基地。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省级水利风景区。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充分发挥水利电力办学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现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9个,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和其他省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国家级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特聘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林草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学校主动融入浙赣粤大运河工程,积极参与特高压入赣工程,在水工程安全、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深化校地合作,与江西省水利厅、抚州市、赣州市水利局、九江市水利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水利电力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校校合作,与上海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校院合作,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等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江西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超2.4亿元。其中,国家基金项目85项、揭榜挂帅项目4项,校企合作项目《我国南方香料樟树高效种植与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获批为江西省2020年度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成立金溪科教基地和金溪区域综合检测中心,推动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在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推广种植,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学校获批为江西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工信部组织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获评良好。

相关推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