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辽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0所。在本省,有3所高校开设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辽宁大学;而在省外,有17所高校面向辽宁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山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辽宁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辽宁本省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辽宁大学(582分)、渤海大学(480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42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辽宁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82 |
2 | 渤海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80 |
3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23 |
在辽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7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山大学(659分)、四川大学(655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42分)、南京理工大学(634分)、合肥工业大学(620分)、江南大学(614分)、宁波大学(605分)、北方工业大学(594分)、长春理工大学(593分)、扬州大学(593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山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59 |
2 | 四川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55 |
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42 |
4 | 南京理工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34 |
5 | 合肥工业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20 |
6 | 江南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14 |
7 | 宁波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605 |
8 | 北方工业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94 |
9 | 长春理工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93 |
10 | 扬州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93 |
11 | 湘潭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92 |
12 | 青岛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85 |
13 | 天津科技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80 |
14 | 中北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579 |
15 | 太原工业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64 |
16 | 武夷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60 |
17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402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辽宁省招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现有软件园校区和博川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2万人。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IT+数媒+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大力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
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和创新意识,使学校于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学校搭建了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了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融合。SOVO成立以来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7900项;设立学生虚拟公司710家,其中228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超10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 、辽宁省“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2、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领军人才集聚。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2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00余人。高层次人才7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7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9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3、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7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