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1-20 10:04:21 新高考网

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河北招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21所。在本省,有5所高校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而在省外,有16所高校面向河北省招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河北省招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河北本省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理工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市)(425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423分)、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市)(391分)、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383分)、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35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425
2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423
3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91
4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83
5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58

2、河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河北招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一共有1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418分)、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10分)、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401分)、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394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90分)、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385分)、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383分)、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牡丹江市)(374分)、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364分)、西安汽车职业大学(343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418
2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410
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401
4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94
5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90
6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85
7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83
8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牡丹江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74
9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64
10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43
11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37
12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27
13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23
14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15
15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12
16云南理工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批300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河北省招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河北招生专科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先后在承德、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办学,现位于邢台市区,西临风景秀丽的太行山脉,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贯穿本市,交通便利,郭沫若曾两次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2003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改名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北省高职“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副秘书长单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2014年获省教育厅批复,与邢台学院、邢台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共建“邢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填补了邢台市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院校的空白,学院从此步入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行列,为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相互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7月,河北省第二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作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所成功举办大运会的高职院校,得到了省、市领导、参赛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院占地面积近800亩,固定资产6.79亿元,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6万人,开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焊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休闲体育等48个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8个领域,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3个,河北省示范专业2个,河北省教育行业标准贯标样板学校专业2个,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龙头,相关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工科为主、文管兼备”的办学格局。

学院拥有“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汽车电子实训基地”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有河北省高校金属材料加工与数字化成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机电类专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可同时容纳800名学生进行机、电、钳、铸、焊、模具等多个工种生产性实训的实习实训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54个,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281个;设有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和国家、省、市三级技能培训基地,可同时承担38个X证书试点的考核鉴定工作。 学院有教职工69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6人,双师素质教师25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418人,拥有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5人,全国机械行业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2名,15人次在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会中任职,形成了素质优异、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全国机械行业教育系统、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与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二十多个国家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2个;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分别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高校共建海外学院2个;教育部备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获评全国职工模范之家、河北省教育宣传工作突出单位、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直文明单位、邢台市级园林式单位。1个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互融、学工合一、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出版著作(教材)416本,论文1793篇,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68项,市厅级课题406项,取得授权专利551项,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313项,建有省级科普示范基地“无人机智能应用科普基地”。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及以上63项,省部级592项,市厅级459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建校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7万余名。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累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亿多元。

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中南兵工局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首批军工学校。学院历经中南兵工学校、湖北工学院等7个时期,先后隶属于中南兵工局、六机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199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1999年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7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255人。拥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育部“三名计划”名师1名,湖北名师5名,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湖北产业教授3名、荆楚好老师3名,获“楚天园丁奖”、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省级荣誉称号者20名。拥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7个。

3、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2820,在渝招生代码:5041)。学校始建于1984年,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和重庆市“双高”建设培育学校。

学校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等五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校企围绕数智财税、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共建五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产业学院,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重庆高新区共建的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已正式运行,校企合作建设了9个生产性实践基地和7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发展校企合作规上企业31家,新建实习实训基地39个,2个产教融合项目获评教育部典型案例,获得乡村振兴荣誉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