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更新:2025-04-15 14:40:05 新高考网

青海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1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交通大学。

青海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一、青海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青海交通运输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青海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1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交通大学(499分)、西南交通大学(493分)、吉林大学(487分)、中南大学(475分)、武汉理工大学(470分)、大连海事大学(427分)、南京林业大学(413分)、长沙理工大学(411分)、重庆交通大学(409分)、东北林业大学(40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99
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93
3吉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87
4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75
5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70
6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27
7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13
8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11
9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09
10东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407
11湖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类本科一批356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青海省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青海招生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南大学

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拥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力学治沙与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4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院、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寒区工程、冻土生态航道、轨道装备、运输物流、绿色航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7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励600余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学术期刊。

3、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境)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2024年5月,学校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设立了海南国际学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学习中心、联合研究院和海外师资培训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重要的国际交流窗口与平台。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100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