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更新:2025-04-15 09:31:06 新高考网

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青海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只有青海大学1所高校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青海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青海省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在青海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内本科批院校只有青海大学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青海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一批356

2、青海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青海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北电力大学(北京)(491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485分)、山东科技大学(388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一批491
2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一批485
3山东科技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一批388
4西安科技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一批381

二、在青海招生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农、医、管、经、理、法、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3239.88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21000人、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217人(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087人,附属医院3130人),博士近800人,专业技术人员1821人,高级职称943人,具有正高职称的294人(二级教授22人),国家级人才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2人。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积极践行“双碳”时代使命,在国内高校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面向未来,学校将围绕碳中和领域和能源电力行业产业链,实施学科专业拓新、人才培养提质、科技创新登攀、开放合作升级、高端师资汇聚、零碳校园建设等六大行动,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转化的完整创新链,形成双碳引领、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世界一流能源电力学科体系,加快培养能源电力领域未来战略人才和工程领军人才,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电力事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攻克了能源电力行业大批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日益以崭新姿态朝着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稳步前进。

相关推荐: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