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2所学校上榜!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档(A级):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档(B+级):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第四档(B级):华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2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3 | 天津大学 | 天津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4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6 | 重庆大学 | 重庆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7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8 | 武汉大学 | 武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A |
9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0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1 | 山东大学 | 济南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2 | 江苏大学 | 镇江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3 |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1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 |
28 | 西安理工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29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0 | 山东科技大学 | 青岛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1 | 三峡大学 | 宜昌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2 | 福州大学 | 福州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3 | 西安石油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4 |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5 | 青海大学 | 西宁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6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郑州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8 | 陕西科技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39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州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40 | 西安科技大学 | 西安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41 | 石河子大学 | 石河子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42 | 安徽理工大学 | 淮南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B |
共42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NO2、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
上海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NO3、天津大学(排名第三)
天津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5项,形成了酵母长染色体合成、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海燕”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水利工程智能仿真与智能建设、脑机接口芯片等一批高水平成果。建设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牵头制定的《生物安全科学家行为准则天津指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生物安全道德准则。学校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有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10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