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增材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铜陵学院;而在省外,有3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江苏理工学院。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安徽本省开设增材制造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铜陵学院(461分)、蚌埠学院(45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铜陵学院 | 增材制造工程 | 本二批 | 461 |
2 | 蚌埠学院 | 增材制造工程 | 本二批 | 454 |
在安徽招生增材制造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江苏理工学院(487分)、新乡学院(458分)、西安思源学院(43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江苏理工学院 | 增材制造工程 | 本二批 | 487 |
2 | 新乡学院 | 增材制造工程 | 本二批 | 458 |
3 | 西安思源学院 | 增材制造工程 | 本二批 | 436 |
1、蚌埠学院
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起源于1950年的蚌埠师范学校,创办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学校于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为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政产学研互融共进,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校政企合作。学校是蚌埠市人民政府结对共建高校,与蚌埠市共建“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1:2:3”校政企合作模式得到各方认可。学校建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获批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4个。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获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1项,获批专利授权10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0项,与驻蚌及周边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0余项,2023年横向到账经费增速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大禹文化研究院”、4A级学会-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均落户我校,学校是“蚌埠市淮河文化展联盟”“淮河流域文博社会教育联盟”的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中国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坐落于“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与常州市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深入实施科研创新攀峰行动计划,加强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贡献度持续提升。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研成果奖160多项;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210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00多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多篇;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得到省委领导批示或被省政府采纳,获评江苏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3、新乡学院
新乡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改革开放基因的学校。2007年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2022年获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资格。
学校紧密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与24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协同育人创新联盟和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行业共建了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芯片产业学院、智能装备与起重产业学院、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3D打印产业学院、融媒文化产业学院、数字金融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行业)学院,其中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以联盟为纽带,开展“双向互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3亿元建设一批微缩实训平台,建成3D打印工程中心、煤制甲醇半实物仿真实践教学中心、新媒体传播训练中心、起重机综合实训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253个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1家。2021年投资3.5亿元与红旗区政府共建新乡3D打印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一个3D打印产业园区项目,进一步推动了3D打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