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一览)

更新:2024-10-07 16:35:30 新高考网

一、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

在最新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三个档次,全国一共有9所学校上榜!

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二档(B+级):南京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西华大学;第三档(B级):山东建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学院。

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最新排名榜一览)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二、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2025最新)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开设院校地区专业评级
1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增材制造工程A+
2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增材制造工程A+
3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增材制造工程B+
4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增材制造工程B+
5西华大学成都增材制造工程B+
6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增材制造工程B
7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增材制造工程B
8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增材制造工程B
9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增材制造工程B
共9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的大学简介

NO1、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主持参研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助力“祝融号”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多项技术成果支撑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十三五”期间牵头获2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数百项成果助力中国航天66载,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

NO2、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二)

西北工业大学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2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67位将军,51位两院院士,还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70周年纪念表彰的5位“航空报国功勋奖”获得者中4位为我校校友,10位“航空报国杰出奖”获得者中6位为我校校友。从2005年至今的15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奖者中,有26位在学校学习、工作过。在航天领域,从早年“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央企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相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英才辈出,不胜枚举。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NO3、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三)

南京工业大学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B+。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硕士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