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湖南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8所。在本省,有5所高校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长沙理工大学;而在省外,有25所高校面向湖南省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西南交通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南省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湖南本省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长沙理工大学(561分)、湖南理工学院(505分)、湖南工程学院(48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79 |
2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73 |
3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61 |
4 | 湖南理工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05 |
5 | 湖南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484 |
在湖南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西南交通大学(616分)、河海大学(613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609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6分)、合肥工业大学(604分)、河北工业大学(604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603分)、云南大学(596分)、成都理工大学(591分)、贵州大学(59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西南交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16 |
2 | 河海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13 |
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09 |
4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06 |
5 | 合肥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04 |
6 | 河北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04 |
7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603 |
8 | 云南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96 |
9 | 成都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91 |
10 | 贵州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91 | ... |
16 | 石河子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52 |
17 | 长江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50 |
18 | 南昌航空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42 |
19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42 |
20 | 沈阳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37 |
21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36 |
22 | 中北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34 |
23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524 |
24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481 |
25 | 新疆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批 | 44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湖南省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8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1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12个、省级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平台66个。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2019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7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170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3700余项。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全国11位。
2、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3、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81.26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93万余册,电子图书374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万余人,研究生1.6万余人。现有在职职工4277人,其中专任教师280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58.77%。
相关推荐:
北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4最新名单)
广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