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更新:2025-02-03 12:07:50 新高考网

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专科批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江苏招生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专科批高校一共有3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在省外,只有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校面向江苏省招生石油化工技术专业。

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哪个学校好)

一、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江苏省招生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专科批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江苏本省开设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文史类)的专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41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330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科批441
2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科批330

2、江苏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专科批院校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江苏招生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文史类)的省外专科批院校只有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1所,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12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科批312

二、在江苏招生专科批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院校简介

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之初,学校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校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学校首次实现高职在校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实现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学校召开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创成双高院校、创建应用本科”的奋斗目标,全校上下正聚力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全力奋进学校事业“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校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

2、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全面对接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集群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坐落于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湖南长岭石油学校,2002年,与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技工学校、长炼职工大学、长炼培训中心、长炼党校合并,2003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10月成建制移交湖南省政府管理。2020年10月,学校从原长炼工矿区整体搬迁至岳阳县湘北大道新校区。学校目前占地面积约440亩,11万平方米校舍,11553万元固定资产,·5196万元教学仪器设备,34.3万册藏书,400多名教工,在校学生9000余人。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校训、“崇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注重学习“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劳模精神,创新“五化强技、五德并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人文雅德”五德并育德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思政体系,努力培养具备“人文品质、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学校占地总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近年来,连续六年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高水平科研项目140余项,获批省科技副总项目数量连续位居全省高职前列,获授权发明专利数位居全国高职前列(2021年全国第3,2022年全国第5,2023年全国第2),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五技”服务合同成交额等指标位居全省高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