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广西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63所。在本省,有4所高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广西民族大学;而在省外,有62所高校面向广西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四川大学。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广西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本省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广西民族大学(475分)、北部湾大学(440分)、南宁师范大学(415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广西民族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475 |
2 | 北部湾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40 |
3 | 南宁师范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15 |
4 | 贺州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413 |
在广西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62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四川大学(604分)、西南交通大学(585分)、合肥工业大学(574分)、太原理工大学(553分)、安徽大学(551分)、南京工业大学(535分)、海南大学(533分)、武汉工程大学(531分)、华侨大学(523分)、扬州大学(516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四川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604 |
2 | 西南交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85 |
3 | 合肥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74 |
4 | 太原理工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53 |
5 | 安徽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51 |
6 | 南京工业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35 |
7 | 海南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33 |
8 | 武汉工程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31 |
9 | 华侨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23 |
10 | 扬州大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一批 | 516 | ... |
53 | 渭南师范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92 |
54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89 |
55 |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84 |
56 | 济宁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83 |
57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82 |
58 | 北京服装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79 |
59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79 |
60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76 |
61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73 |
62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二批 | 37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广西省招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1、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1199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0%。现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2、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居全国第28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8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发布二期最新研究成果《论语》中两篇重要文献;《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
3、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开启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前身是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停办,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在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为校训,持续为国家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北印方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近万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分别是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现有12个教学机构,27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现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相关推荐:
湖南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福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
甘肃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大专院校排名及分数线(2024最新名单)
广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5最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