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官网首页入口: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电话:
021-62232212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可登录查询:招生计划、联系地址电话、院校介绍、招生人数、特殊类型招生等官方最新权威信息,也可在线咨询招生相关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专业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双学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历史学、生物科学(免费师范、非师范、菁英班/强基班)、生物技术(非师范)、汉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关系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俄语、英语、翻译(英汉翻译)、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保险学、统计学(双学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旅游管理、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学(双学位、与统计学双学位。)、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统计学、金融工程、社会学、社会工作、法学、法学(双学位、与心理学双学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特殊教育(含心理学方向)、教育技术学(双学位)、教育技术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双学位)、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地理科学、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含师范、非师范)、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国家公费师范专业)、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软件工程、地理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基地)、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双学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学(双学位、与统计学双学位。)、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中法创新实验班)、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统计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旅游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历史学、哲学、哲学(强基计划)、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与新闻学双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法学(双学位、与心理学双学位。)、社会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英语、翻译、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俄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双学位、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双学位。)、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强基计划)、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钢琴表演、声乐表演、管弦乐表演)、美术学、绘画、雕塑、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体育教育(含国家公费师范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国家级级特色专业:15个:哲学、汉语国际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学前教育、英语、统计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7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两校区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 493.86 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4个(466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5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