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环境设计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407所学校上榜!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第二档(A级):山东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三档(B+级):郑州轻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南开大学;第四档(B级):北京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河北科技学院。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环境设计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同济大学和江南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清华大学 | 北京 | 环境设计 | A+ |
2 | 同济大学 | 上海 | 环境设计 | A+ |
3 | 江南大学 | 无锡 | 环境设计 | A+ |
4 | 中国美术学院 | 杭州 | 环境设计 | A+ |
5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 | 环境设计 | A+ |
6 | 东华大学 | 上海 | 环境设计 | A+ |
7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环境设计 | A+ |
8 | 浙江理工大学 | 杭州 | 环境设计 | A+ |
9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济南 | 环境设计 | A+ |
10 | 南京艺术学院 | 南京 | 环境设计 | A+ |
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环境设计 | A+ |
12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 | 环境设计 | A+ |
13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 | 环境设计 | A+ |
14 | 北京服装学院 | 北京 | 环境设计 | A+ |
15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环境设计 | A+ | ... |
393 | 东华理工大学 | 抚州 | 环境设计 | B |
394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 石家庄 | 环境设计 | B |
395 | 合肥师范学院 | 合肥 | 环境设计 | B |
396 | 湖北文理学院 | 襄阳 | 环境设计 | B |
397 | 黄山学院 | 黄山 | 环境设计 | B |
398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长春 | 环境设计 | B |
399 | 江苏海洋大学 | 连云港 | 环境设计 | B |
400 | 兰州财经大学 | 兰州 | 环境设计 | B |
401 | 山东协和学院 | 济南 | 环境设计 | B |
402 | 山东英才学院 | 济南 | 环境设计 | B |
403 | 商丘师范学院 | 商丘 | 环境设计 | B |
404 | 石家庄学院 | 石家庄 | 环境设计 | B |
405 | 宿州学院 | 宿州 | 环境设计 | B |
406 | 烟台南山学院 | 烟台 | 环境设计 | B |
407 | 浙江树人学院 | 杭州 | 环境设计 | B |
共407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NO2、同济大学(排名第二)
同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564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NO3、江南大学(排名第三)
江南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47人,其中专任教师2107人(含研究生导师1409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72.7%,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2.1%,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6.7%。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21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3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部省级创新团队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