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68所学校上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第二档(A级):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第三档(B+级):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四档(B级):江南大学、青岛大学、同济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清华大学 | 北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2 | 北京大学 | 北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4 | 复旦大学 | 上海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5 | 电子科技大学 | 成都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8 | 浙江大学 | 杭州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9 | 南京大学 | 南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11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12 | 中山大学 | 广州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13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A |
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15 | 武汉大学 | 武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 |
54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成都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55 | 西北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56 | 中国计量大学 | 杭州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57 | 湖北大学 | 武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58 | 中国海洋大学 | 青岛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59 |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0 | 辽宁大学 | 沈阳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1 | 扬州大学 | 扬州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2 | 河南师范大学 | 新乡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3 | 天津理工大学 | 天津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4 | 西安科技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5 |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6 | 西安工程大学 | 西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7 | 集美大学 | 厦门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68 | 武汉纺织大学 | 武汉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B |
共68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清华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NO2、北京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NO3、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三)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专项”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