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榜中,共分四个档次,全国一共有172所学校上榜!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强名单有,第一档(A+级):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档(A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第三档(B+级):深圳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第四档(B级):江汉大学、新乡医学院、长江大学。
全国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各院校专业实力和排名如何?详见如下专业排行榜。
在如下软科发布的大学专业排名榜中可见,国内生物技术专业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实力最强!其次排名较好的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国内排名 | 开设院校 | 地区 | 专业 | 评级 |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生物技术 | A+ |
2 | 北京大学 | 北京 | 生物技术 | A+ |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 | 生物技术 | A+ |
4 | 厦门大学 | 厦门 | 生物技术 | A+ |
5 | 武汉大学 | 武汉 | 生物技术 | A+ |
6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生物技术 | A+ |
7 | 复旦大学 | 上海 | 生物技术 | A |
8 | 同济大学 | 上海 | 生物技术 | A |
9 | 南京大学 | 南京 | 生物技术 | A |
10 | 中山大学 | 广州 | 生物技术 | A |
11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 | 生物技术 | A |
12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生物技术 | A |
13 | 南开大学 | 天津 | 生物技术 | A |
14 | 吉林大学 | 长春 | 生物技术 | A |
15 | 山东大学 | 济南 | 生物技术 | A | ... |
158 | 甘肃农业大学 | 兰州 | 生物技术 | B |
159 | 成都医学院 | 成都 | 生物技术 | B |
160 | 河南工业大学 | 郑州 | 生物技术 | B |
161 | 西南林业大学 | 昆明 | 生物技术 | B |
162 | 浙江万里学院 | 宁波 | 生物技术 | B |
163 | 青海师范大学 | 西宁 | 生物技术 | B |
164 |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 | 生物技术 | B |
165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汕头 | 生物技术 | B |
166 | 西南民族大学 | 成都 | 生物技术 | B |
167 | 武汉轻工大学 | 武汉 | 生物技术 | B |
168 | 沈阳医学院 | 沈阳 | 生物技术 | B |
169 | 河北科技大学 | 石家庄 | 生物技术 | B |
170 | 云南民族大学 | 昆明 | 生物技术 | B |
171 | 淮阴师范学院 | 淮安 | 生物技术 | B |
172 | 东华理工大学 | 抚州 | 生物技术 | B |
共172所大学上榜,完整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NO1、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1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1年度卓越论文数达7104篇,连续六年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实现重大跨越,发表NSC论文4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20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NO2、北京大学(排名第二)
北京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2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NO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名,软科评级结果为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