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什么专业好(王牌专业排名榜)

更新:2024-12-26 08:03:48 新高考网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保研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1个学院,18个本科专业,那么中国医科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中国医科大学什么专业好(王牌专业排名榜)

一:中国医科大学王牌专业名单(最新)

1、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2、辽宁省级特色专业1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1个:临床药学。

4、学科评估(第四轮):B+(临床医学)、B(生物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B-(护理学)。

这些都是中国医科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中国医科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二:中国医科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中国医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医学影像学(全国第1名)、预防医学(全国第3名)、儿科学(全国第2名)、临床药学(全国第4名)、法医学(全国第5名)、麻醉学(全国第5名)、医学检验技术(全国第8名)、护理学(全国第11名)、临床医学(全国第23名)、医学影像技术(全国第5名)。

专业档次全国排名专业名称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A++1医学影像学6★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A+3预防医学6★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A+2儿科学5★中国一流专业
A4临床药学5★中国一流专业
A5法医学5★中国一流专业
A5麻醉学5★中国一流专业
A8医学检验技术5★中国一流专业
A11护理学5★中国一流专业
A23临床医学5★中国一流专业
A5医学影像技术4★中国高水平专业
B++7精神医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3基础医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17口腔医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21生物医学工程4★中国高水平专业
B++36生物科学4★中国高水平专业
B++45制药工程4★中国高水平专业
B++7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中国高水平专业
A5眼视光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22药物制剂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B+31康复治疗学3★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三:中国医科大学王牌专业简介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2.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是研究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供诊断医师根据影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包括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两方面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3.法医学

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循证医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法医学应该看成是沟通“法学”与“医学”两个学科门类的桥梁学科。

4.护理学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护理学是一门技能极其强的学科,要求实践,动手能力也要好。

5.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四: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2人、特岗学者3人;国家“优青”1人,海外“优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2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3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2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4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6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青年拔尖人才24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30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3人、千人层次125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5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0人。

相关推荐:

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第几名(2025-2022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