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6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那么大连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
2、辽宁省级特色专业2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3、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1个:机械工程。
4、学科评估(第四轮):B(机械工程)、C+(材料科学与工程)、C(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C-(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这些都是大连交通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大连交通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大连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车辆工程(全国第9名)、交通运输(全国第11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全国第22名)、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全国第3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全国第4名)、焊接技术与工程(全国第5名)、交通工程(全国第23名)、测控技术与仪器(全国第23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第24名)、工业工程(全国第28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9 | 车辆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1 | 交通运输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5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交通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8 | 工业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4 | 软件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8 | 机械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2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6 | 土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3 | 安全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2 | 动画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9 | 物联网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8 | 物流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4 | 通信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5 | 应用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80 | 自动化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是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塑性成型及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该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专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比如3D打印)的主要专业。也是我国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
2.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3.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自然学科。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所谓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