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国家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6个学院,127个本科专业,那么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
2、山西省级特色专业4个:车辆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采矿工程。
3、学科评估(第四轮):B+(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B(矿业工程)、B-(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C+(力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C(生物医学工程)、C-(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
4、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这些都是太原理工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太原理工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太原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化学工程与工艺(全国第7名)、矿物加工工程(全国第7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全国第7名)、安全工程(全国第8名)、采矿工程(全国第8名)、金属材料工程(全国第8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全国第15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国第25名)、机械电子工程(全国第6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全国第8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7 | 矿物加工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安全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采矿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金属材料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6 | 机械电子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 | 工艺美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 | 农业水利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0 | 物联网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5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5 | 物流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7 | 测绘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0 | 工程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地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资源勘查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4 | 建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车辆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工程力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5 | 应用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0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3 | 应用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通信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7 | 土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8 | 体育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7 | 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9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1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2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 | 精细化工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A | 15 | 人工智能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9 | 纺织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2 | 冶金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5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4 | 数字媒体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0 | 绘画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8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8 | 水利水电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8 | 城乡规划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9 | 制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5 | 环境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6 | 思想政治教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68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是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塑性成型及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该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专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比如3D打印)的主要专业。也是我国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4.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学科。该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5.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主要研究矿山、地下建筑、地上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安全原理、安全监测、安全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多用于户外作业,进行施工前的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以及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理等。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818项;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累计为地方和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