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费多少钱一年2024(2023收费标准)

更新:2024-06-14 09:53:16 新高考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费一年多少,学费是一年制还是一学期制?学费具体包括什么,是否包含住宿费、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费等,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快志愿)整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的学费明细:包含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住宿费等,欢迎2024届新生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费多少钱一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费一年多少钱(明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费:最低3375元/年,最高55000元/年。如:本科预科班(本科)3375元/年、英语(本科)5850元/年、土木类(本科)5850元/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中外合作)55000元/年。详见如下:

1、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批次学费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4500元/年
经济学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4500元/年
英语本科5850元/年
广播电视学本科4500元/年
行政管理本科4500元/年
法学本科4500元/年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本科4500元/年
应用化学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地球科学类;生物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地质学类 (菁英班;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大气科学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本科预科班 (外语语种:不限)(学制:一年)本科3375元/年
地球物理学 (国家拔尖计划;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地质类 (资源能源;资源勘查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与信息类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公共管理类 (国土管理与安全应急;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应急管理)本科4500元/年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4500元/年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大类中软件工程专业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石油工程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统计学本科4500元/年
土木类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物理学本科4500元/年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5850元/年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大类中工业设计专业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自动化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本科4500元/年
测绘类 (测绘与信息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5850元/年
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 (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元/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外)(中外)(大数据方向)本科55000元/年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中外)(中外)(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本科45000元/年
数据来自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快志愿):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住宿费标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住宿费收费定价由学校依据湖北省教委发布的收费标准自主确定,请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3、资助政策: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