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沈阳药科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80位,位列辽宁省内大学排名第11名,为中国高水平大学。
国内排在沈阳药科大学之前的高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全国第179名),排在之后的是:辽宁师范大学(全国第180名);在辽宁省内位居沈阳药科大学之前的是:沈阳大学(省内第10名),排在之后的是:辽宁师范大学(省内第11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沈阳药科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1. 沈阳药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沈阳药科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18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180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4 | 181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3 | 212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 沈阳药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沈阳药科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1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211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2023 | 251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2022 | 197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3. 沈阳药科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沈阳药科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0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3 | 209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2022 | 200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沈阳市 | 医药 |
沈阳药科大学在辽宁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沈阳大学,排名第11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阜新市 | 公办 | 159 |
9 | 沈阳工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167 |
10 | 沈阳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170 |
11 | 沈阳药科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180 |
12 | 辽宁师范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连市 | 公办 | 180 |
13 | 沈阳建筑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183 |
14 | 大连医科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连市 | 公办 | 183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31年 | 博士点数量 | 2 |
硕士点数量 | 8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辽宁 沈阳市 | 办学层次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文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5214人(博士生652人、硕士生4562人)、本科生9900人、成人函授生11112人。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教职工1167人,其中专任教师689人,正高级职称159人(教授156人),副高级职称260人(副教授26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8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5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8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4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学校瞄准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开发、药物筛选和活性评价、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药品监管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粉体学、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淋巴递送和示踪剂、国际化药品质量标准研究、脑科学和药物遗传学研究、毒理代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获得新药证书137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10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累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4900余项,合同额18.3亿元,其中合同额超亿元重大成果6项,帮助医药行业增加产值数百亿元。学校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共同构建沈阳药科大学科技园、辽宁省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现代制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与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牵头成立国家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辽宁省现代制药产业校企联盟,成员单位超过100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