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百色学院全国最新排名第421位,位列广西省内大学排名第17名,为区域知名大学。
国内排在百色学院之前的高校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全国第421名),排在之后的是:兰州城市学院(全国第421名);在广西省内位居百色学院之前的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省内第16名),排在之后的是:梧州学院(省内第17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百色学院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1. 百色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百色学院2025年全国排名第42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421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区域知名大学 |
2024 | 407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区域知名大学 |
2023 | 402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区域知名大学 |
2. 百色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百色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53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538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2023 | 553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2022 | 555 | 百色学院 | 广西 百色市 | 综合 |
百色学院在广西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排名第1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4 | 北部湾大学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钦州市 | 公办 | 363 |
15 | 贺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贺州市 | 公办 | 409 |
16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桂林市 | 公办 | 421 |
17 | 百色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百色市 | 公办 | 421 |
18 | 梧州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梧州市 | 公办 | 421 |
19 | 玉林师范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玉林市 | 公办 | 421 |
20 | 河池学院 | 区域知名大学 | 河池市 | 公办 | 441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自治区政府 |
创建时间 | 1938年 | 博士点数量 | - |
硕士点数量 | -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广西 百色市 | 办学层次 |
【发展历程】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源于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立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范专科学校、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86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库”地区办学,积淀了特色鲜明的石磨文化:“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立足百色老区独有的“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升本以来,学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个阶段,凝练了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和“双元制+双园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系驱动”育人模式,形成了“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6万余名具有百色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成果】秉承教学科研互动理念,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获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广西社科普及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2005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10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180多部;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34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优秀奖1项、教育部2012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国家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374项,其中转化17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