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67位,位列四川省内排名第4名。
国内排在西南交通大学之前的高校是:中央财经大学(全国第66名),排在之后的是:西南大学(全国第68名);在四川省内位居西南交通大学之前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省内第3名),排在之后的是:西南石油大学(省内第5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西南交通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1. 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南交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9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55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52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西南交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6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52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50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 西南交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6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68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66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64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成都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内排名仅次于西南财经大学,排名第4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3 | 西南财经大学 | 财经 | 成都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4 | 西南交通大学 | 理工 | 成都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5 | 西南石油大学 | 理工 | 成都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创建时间 | 1896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18,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40,二级:0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成都市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在12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