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科技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247位,位列辽宁省内大学排名第21名,为区域一流大学。
国内排在辽宁科技大学之前的高校是:南宁师范大学(全国第245名),排在之后的是:西安工程大学(全国第247名);在辽宁省内位居辽宁科技大学之前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省内第20名),排在之后的是:大连海洋大学(省内第21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辽宁科技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1. 辽宁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24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247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2024 | 251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2023 | 269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2. 辽宁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辽宁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8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285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2023 | 318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2022 | 296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3. 辽宁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辽宁科技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30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3 | 303 | 辽宁科技大学 | 辽宁 鞍山市 | 理工 |
辽宁科技大学在辽宁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排名第21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8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218 |
19 | 大连交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连市 | 公办 | 238 |
20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沈阳市 | 公办 | 245 |
21 | 辽宁科技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鞍山市 | 公办 | 247 |
22 | 大连海洋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连市 | 公办 | 259 |
23 | 锦州医科大学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锦州市 | 公办 | 259 |
24 | 大连民族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大连市 | 公办 | 261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48年 | 博士点数量 | 3 |
硕士点数量 | 12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辽宁 鞍山市 | 办学层次 | 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辽宁科技大学是省属本科高校,始建于1948年,时为鞍山新华中学专科部,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学校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104项(本科84项,研究生11项,职业教育类9项)。学校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重点支持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79门。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61项、省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产业学院6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5个;获批辽宁省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国家、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2个。获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4部,省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16部,冶金优秀教材28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