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国家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9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那么东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心理学、会计学、环境科学、小学教育、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历史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
2、吉林省级特色专业5个:法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学、生物科学。
3、学科评估(第四轮):A+(马克思主义理论)、A(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A-(世界史、生物学)、B+(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B(政治学、体育学、中国史)、B-(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心理学、戏剧与影视学)。
4、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这些都是东北师范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东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东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思想政治教育(全国第5名)、地理科学(全国第3名)、历史学(全国第8名)、舞蹈编导(全国第3名)、小学教育(全国第3名)、统计学(全国第6名)、环境科学(全国第8名)、教育学(全国第8名)、心理学(全国第9名)、体育教育(全国第9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5 | 思想政治教育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3 | 地理科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8 | 历史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3 | 舞蹈编导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 | 小学教育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6 | 统计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环境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教育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9 | 心理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9 | 体育教育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6 | 物理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9 | 化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9 | 英语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8 | 汉语言文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8 | 广播电视编导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9 | 环境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0 | 图书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0 | 雕塑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俄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运动训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教育技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生态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5 | 商务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6 | 地理信息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6 | 日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6 | 考古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7 | 艺术设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8 | 材料物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8 | 音乐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8 | 广播电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9 | 美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广告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国际政治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学前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7 | 经济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新闻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生物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3 | 产品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6 | 生物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金融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0 | 社会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3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9 | 法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6 | 行政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2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 | 环境生态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0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表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6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0 | 应用统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0 | 哲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4 | 经济统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8 | 财政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1 | 公共事业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4 | 旅游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6 | 视觉传达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0 | 市场营销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5 | 应用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83 | 软件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2.会计学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3.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4.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5.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两区办学,学科齐全。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70余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高夯和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以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光电功能材料学家刘益春院士、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