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4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那么广东药科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药学、药物制剂。
2、广东省级特色专业6个:药物制剂、临床医学、生物技术、中药制药、数字媒体技术、生物制药。
3、学科评估(第四轮):B(药学)。
这些都是广东药科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广东药科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广东药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药物制剂(全国第3名)、生物制药(全国第5名)、临床药学(全国第14名)、中药学(全国第19名)、药学(全国第27名)、临床医学(全国第39名)、制药工程(全国第45名)、海洋药学(全国第2名)、中药制药(全国第6名)、卫生检验与检疫(全国第13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3 | 药物制剂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5 | 生物制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临床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9 | 中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7 | 药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临床医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5 | 制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 | 海洋药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 | 中药制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5 | 生物医学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6 | 预防医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1 | 护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6 | 生物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2 | 应用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07 | 工商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药学
药学专业(Pharmacy)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2.药物制剂
所谓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就是药物的剂型,如针剂、片剂、膏剂、汤剂等等,从广义上来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
3.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4.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5.中药制药
中药制药是中药学专业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在学习现代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制剂各个环节的一个学科。属于理科专业。如果是中药制药工程的话,则属于工科中药。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易名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现有广州(大学城、宝岗、赤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经65年砥砺奋进,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先后进入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建设高校行列。
人才引育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90.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超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2.1%,共有研究生导师1173人(其中校内导师415人,外聘导师245人,合作导师513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6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