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国家重点、保研、研究生院、两电一邮、省部共建、101计划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6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那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科学与技术。
2、陕西省级特色专业4个:信息对抗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3、学科评估(第四轮):A+(电子科学与技术)、A(信息与通信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B(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B-(管理科学与工程)、C+(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4、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这些都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通信工程(全国第1名)、网络工程(全国第1名)、人工智能(全国第2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全国第2名)、软件工程(全国第6名)、电波传播与天线(全国第1名)、电子封装技术(全国第1名)、网络空间安全(全国第1名)、导航工程(全国第2名)、智能科学与技术(全国第2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1 | 通信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 | 网络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2 | 人工智能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2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6 | 软件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电子封装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网络空间安全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导航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 | 信息对抗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5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5 | 信息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6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信息安全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电子信息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0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3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4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7 | 电子商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应用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物联网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6 | 工商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8 | 工业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3 | 思想政治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93 | 金融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36 | 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0 | 哲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4 | 工业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4 | 统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3 | 工程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7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1 | 行政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2 | 应用化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22 | 生物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也作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该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3.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4.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
5.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5.8亩,校舍建筑面积154.03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汇聚,致力打造支撑国家电子与信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历史上曾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领域多项第一,包括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多套新体制雷达。现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67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7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近年来,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牵头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2016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16项(其中牵头10项,包括一等奖1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