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9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那么北京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北京市级特色专业6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交通工程。
3、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4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4、学科评估(第四轮):A(土木工程)、A-(环境科学与工程)、B+(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B(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B-(物理学、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C+(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C(教育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C-(生物学、水利工程)。
5、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
这些都是北京工业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北京工业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北京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土木工程(全国第8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第13名)、交通工程(全国第6名)、信息安全(全国第7名)、环境科学(全国第11名)、机械工程(全国第17名)、软件工程(全国第18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国第43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全国第3名)、水务工程(全国第3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8 | 土木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6 | 交通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信息安全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1 | 环境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7 | 机械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8 | 软件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3 | 水务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3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9 | 环境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工艺美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4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5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9 | 社会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生物医学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应用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物联网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轻化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4 | 建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4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6 | 城乡规划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0 | 环境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1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8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社会工作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统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4 | 生物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9 | 应用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2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2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表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3 | 经济统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9 | 数字媒体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0 | 广告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3 | 安全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7 | 艺术设计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6 | 产品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85 | 工业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7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4 | 通信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30 | 市场营销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9 | 金融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07 | 工商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08 | 法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53 | 英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2.电子科学与技术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以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信息时代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本科教育中的一个具体专业,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级学科。
3.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4.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里材料类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
5.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是管理网络安全的一个专业。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进行科学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于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建校64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始终与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同向同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内涵差异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推动学校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成为首都北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展现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9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