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是一所省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3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那么福建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1、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2、福建省级特色专业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3、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1个:工业工程。
这些都是福建理工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福建理工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福建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应用型):土木工程(全国第1名)、工程造价(全国第1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全国第1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全国第1名)、工业工程(全国第1名)、工业设计(全国第1名)、软件工程(全国第1名)、城乡规划(全国第1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全国第1名)、通信工程(全国第1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1 | 土木工程 | 7★ | 世界知名、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工程造价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工业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工业设计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软件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城乡规划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通信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工程管理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翻译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 | 建筑学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2 | 车辆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5 | 工商管理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10 | 环境工程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4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
A+ | 2 | 数字经济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2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3 | 知识产权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4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5 | 风景园林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6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9 | 数字媒体技术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10 | 交通运输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16 | 网络工程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19 | 物联网工程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A | 34 | 环境设计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0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3 | 交通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20 | 审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21 | 广告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2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2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5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56 | 物流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85 | 市场营销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05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B++ | 10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
A++ | 1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6 | 网络空间安全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0 | 智能建造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8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37 | 公共事业管理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39 | 金融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50 | 新闻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63 | 数字媒体艺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66 | 汽车服务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71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80 | 产品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09 | 电子商务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B+ | 186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 |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2.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自然学科。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所谓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工程等这个小范围。
3.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目 前,几乎所有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全程预算,包括开工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者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预算人员,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发展机会广阔。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是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塑性成型及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该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专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比如3D打印)的主要专业。也是我国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服务社会卓有成效。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4项(含转入14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其中主持项目1项,子项目6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45项;建有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9个,获授权发明专利630项;获省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49项,其中省级科技奖43项(含一等奖8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
相关推荐: